说完将今年的水匀到明年的办法后,郑子徒又用手指蘸着雨水在地上画图,讲起了将水源从多水之地引到干旱之地的方法。
他在地上画了两条曲折的线,看形状,像是雍国的泾水与洛水。
“雍国的良田多在泾水与洛水旁边,两河之间的大片土地都是干旱不能耕种的土地。可此二河偶尔也会泛滥成灾——就比如今日,这样大的雨,河边田地都被大水冲垮了,夏秋之际谈何丰收?”
郑子徒一边说着又抬起了头,目光越过商贩,落在远处泾水浑浊的水面上。
“诸位可以看看这泾河的水,水色黄浊,挟带着上游冲刷下来的泥沙。这样的水对于我们来说苦涩难以引用,可是在干旱的盐碱地,这样的泥水却是再好不过的肥料,足以将不毛之地滋养成肥沃的良田!”
郑子徒又在泾水和洛水中间画了一条线,将两条河流连接了起来。
“倘若我们能在这泾水和洛水之中修一道渠,这样不仅可以调节旱季、雨季的水量,使河边土地免于灾患,两河之中的数百万亩土地也可以得到灌溉。届时关中处处是沃野,百姓丰衣足食,各位又何须背井离乡四处奔波谋生?”
郑子徒话虽说的好听,可旁边围观的客商却无一人认可。
其中有一客商问道:“你这后生,嘴上说的倒是轻巧,你可知泾水和洛水相隔多远?”
郑子徒认真答道:“三百余里。”
“原来你知道是三百余里?你当是三十里五十里,大家咬着牙挥着锄头干几个月就完了,你知道修一道三百余里的渠需要多少民夫、多少钱粮,多长时间吗?就算是竭尽咱们雍国之力,没个二三十年也做不成事!”
“不需要二十三十年,若有二十万民夫,十年可成。”
客商们虽爱吹牛,但是像郑子徒这么爱吹牛的人,他们确实从未见过。
二十万民夫,修十年的渠?
天下谁人不知雍王有意东出,所以每年都征兆青壮年男子当兵。整个雍国也就这几十万青壮劳力,人都去修渠了,谁来当兵?
再者说,这么些人每天总得吃穿住宿,该给的薪俸也得给。这一年至少要占去雍国两到三成的税赋。
“这后生如此口出狂言,真是疯了!”
“别跟他瞎侃了,指不定是异国派来的奸细,到时候廷尉查下来,再牵连我们!”
“……”
客商们窃窃私语讨论半晌,没有人再听郑子徒这些不着边际的话,一个个都扭头走了,廊下霎时间只剩下郑子徒和棠姬两人。
郑子徒见棠姬留在此处,心中还有些奇怪。
“姑娘为何没同他们一起走,姑娘是相信我方才的话吗?”
棠姬略思索了一下,最后点了点头。
比起神灵施法,郑子徒方才所说之事有理有据切实可行,并非痴人说梦。
说起唯一的难点,也就是如何进雍王宫说服雍王。可雍王也是人,只要饼画的够圆,又岂知他不会动心?
棠姬这些年在长安城中为韩王打探情报,偶尔还会帮他们走私军需,可是因为泾河水患,商路时常受阻,走私网几次濒临崩溃。韩王嫌她办事不力,来信骂过她多次。
倘若郑子徒口中的泾洛之渠修好,不仅她原本经营的商路状况会有所改善,兴许还能多出一条水路运货。对她来说简直是再好不过的事情。
不过事情虽如此,她却不能这样说。
她眼珠子一转,飞快编出一个动人的说辞。
“我十四岁那年家乡遭逢水患,亲族尽殁,父母带着我逃难到了长安城。倘若你说的河渠能修好,那天下将再无像我这样的人——郎君,我很相信你,你一定要把这渠修出来啊!”
阴沉的日光下,棠姬眼角湿润,眸子却亮得惊人。
郑子徒看着棠姬心头一震。
他自幼随父亲治水,见过太多因水患流离失所的百姓。眼前这明媚如春阳的女子,竟也有如此往事。
“我会的。我最近正在找面见雍王,同他谏言的机会。”郑子徒道。
“我有办法!”
棠姬笑了笑,从柜台拎起一把雨伞,拉起郑子徒去了酒肆门口的告示栏。
尚商坊的酒肆附近人口众多,来此做买卖的异国客商有时要比本地人还要多。为此,廷尉府特地在这里设了告示栏,每次有政令要宣布时胥吏就会来此处张贴告示。
告示栏的中央是用丝帛写的“招贤令”。
“昔我缪公自歧雍之间,修德行武。东平晋乱,以河为界。西霸戎翟,广地千里。天子致伯,诸侯毕贺,为后世开业,甚光美。会往者厉、躁、简公、出子之不宁,国家内忧,未遑外事,三晋攻夺我先君河西地,诸侯卑雍,丑莫大焉。献公即位,镇抚边境,徙治栎阳,且欲东伐,复缪公之故地,修缪公之政令。寡人思念先君之意,常痛于心。宾客群臣有能出奇计强雍者,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。”
这份招贤令是雍国的先王所出。意思大概是说雍王早些年得天子赏识、诸侯敬重,可是因为一些变故,雍国实力大不如前,引得其他诸侯国欺侮。而今的雍王痛定思痛,决心好好建设雍国,希望天下有识之士都可以来雍国,倘若哪位可以使雍国变得更强大,雍王愿给予高官厚禄,与其分享雍国的土地。
棠姬敲了敲这诏书,特地给郑子徒看。
“看见没有!不问国别,不问出身,但有才能,可使雍国强盛,雍王便可封侯拜相,与之共享江山!”
这么些年以来,有无数异国的才俊看到这招贤令,都被“吾且尊官,与之分土”这八个字眼吸引,纷纷投入了雍王的怀抱。
除了雍国,其他六国的君主在任用大臣时多看重国别与出身,很难不拘一格用人才。是以孔子周游列国难寻可侍奉的君主,名士们即便是一身才华,也多沦为地位卑下的食客,很难有封侯拜相的机会。
相比之下,雍国的招贤令简直动人极了。
“这位兄台,你真的可以去招贤馆试试!自打雍国发布招贤令以来,天下的能人异士趋之若鹜,不过百年功夫便使雍国兵强马壮,国富民强,成为七国中最为强盛的国家。无数异国人因此封侯拜相,现今雍国朝堂有权势的大臣,有半数都非雍国本土之人。”
棠姬话说一半顿了顿,在后面的话中夹杂了一些自己的优势和诉求。
“我在招贤馆里有几个小吏朋友,虽然帮不上大忙,但是帮你看看策论,引荐几位上官。只希望你来日功成名就,不要忘记我这个老朋友就好!”